狗狗有必要做生化检查吗?
题主应该是看到宠物医院单子上的“血清化验”或是“血常规+生化全项”之类的项目,心里发懵,觉得这好多项目加起来,是不是真的很贵…… 其实,在诊断疾病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根据情况选择性地给狗狗做一些项目的检测,这些项目有的能够非常直观地反映体内某些指标的变化(比如血常规中的白细胞、淋巴细胞等),而有的则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体现出变化(比如生化中谷草/谷丙转氨酶的水平)。
当然,也会有部分项目,即使是做了也看不出什么来,比如白蛋白和胆固醇,这些指标即使降低了一点,我们也很难判断具体是由于营养状态导致的还是某种病理性因素引起的,因此没有特别必要特意地去纠正。 在诊断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表现来分析,然后得出一个合理的诊断结论,并据此制定出一套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但如果检查出来一些问题,而我们暂时又找不出临床证据来解释狗狗的这些表现时,我们一般会采取“宁错杀勿放过”的原则先给予治疗,同时密切观察,如果症状有所缓解,那说明我们的推断是正确的;但如果治疗一段时间后,症状依然没有改善甚至更严重了,我们就需要进一步寻找原因了——很多时候,可能是我们之前的推断出了问题,而狗狗表现出来的症状并不是由那些我们最初认为的病因引起的。 当然,我们有时候也需要根据临床症状直接给狗狗做出诊断,而不必通过检验结果来“倒推”发病原因。这个时候,我们通过仔细观察会发现,有些疾病其实是有典型的症状的,比如犬瘟热会有明显的发热、精神沉郁、食欲差、呕吐拉稀等症状,而细小病毒则会引发严重的腹泻呕吐,白细胞的升高往往是继发的炎症反应。
尽管我们不能完全依赖经验给狗狗下结论,但是经过了长时间的工作,我们确实能掌握一些疾病的典型特征,而这些特征往往就是诊断的关键。 给狗狗做什么样的检查,取决于就诊的原因和目的,以及就诊时的体征和症状表现,而不是单纯依靠某一项或几项化验就下了结论。很多时候,我们或许只需要简单地问一问主人们狗狗的既往史,再仔细地观察一下它的外形,就可以基本了解问题的关键了。